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科学研究

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系统中的量子效应

信息来源: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9-07-02

时 间:2019年7月5号(星期五)下午15:00-16:00

地 点:南校区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801会议室

报告人:雷党愿,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

摘要

当金属纳米结构具有亚波长特征尺寸时,表面等离激元激发的远场和近场光学性质已经不能用经典电磁学理论来准确描述,需要考虑多种量子力学效应,包括金属导带电子的空间色散效应、金属界面间的电子隧穿效应和电子输运现象等。本报告将介绍如何结合远场和近场光谱技术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来探测四种典型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系统在亚纳米特征尺寸下的多种量子力学效应,包括利用石墨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探测空间非局域效应对粗糙金属表面近场增强因子的限制效应和对金属颗粒-薄膜耦合纳米腔系统共振波长和近场增强的限制效应,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探测空间非局域效应和量子隧穿效在金属颗粒二聚体中作用的各自主导尺寸范围,以及结合远场消光谱和近场拉曼增强技术来系统研究表面等离激元纳米分子结中的量子电荷输运现象。

个人简介

雷党愿博士于2005年从西北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于2007年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物理哲学硕士学位,于2011年从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哲学博士学位,师从世界知名纳米光子学研究专家Stefan Maier教授,并与超材料和变换光学创始人John Pendry爵士/教授长期合作。目前,雷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任副教授,专注于等离激元增强的纳米尺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在太阳能收集、光电子器件以及生物光子学方面的应用。从2007年开始共发表学术论文114篇,其中约40篇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and ACS Nano等,总引用率3840次,H-index是38(by Google Scholar as of July 2019),两篇文章分别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Emerging Investigators” themed issue (2016)和英国物理学会期刊 Journal of Optics “Emerging Leaders”edition (2017)。他曾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Deputy Rector’s Award” (2008-2011) 和“Anne Thorne PhD Thesis Prize”(2012),香港研究资助局的“Early Career Grants Award”(2013),深圳市科创委国家级科技项目先进个人(2013 & 2014),英国皇家学会的“International Exchange Award”(2016),悉尼科技大学的“Key Technology Partner Visiting Fellowship”(2017),和苏格兰物理联盟“Distinguished Visitor Award”(2019)。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参加!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