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Advanced Photonics(AP)五周年学术论坛在深圳大学汇星楼隆重举办,吸引了来自深圳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论坛不仅展示了近年来在光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更让与会者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了绚烂的思想火花,搭建了极具特色和温度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联合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共同主办。
上午9点,活动正式开幕,深圳大学范滇元院士、深圳大学讲席教授、AP/AP Nexus共主编袁小聪教授,中国激光杂志社杨晓峰总编辑分别致辞。他们共同对远道而来的研究学者致以热烈地欢迎,并感谢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AP的支持和厚爱,并表示AP也必将不负厚爱,在中国激光杂志社的带领下,继续深耕光学领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服务。开幕式由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闵长俊教授主持。

范滇元院士

袁小聪教授

杨晓峰总编辑

闵长俊教授
南京大学李涛教授在论坛开场关于“超构光子器件:从成像到芯片集成”报告中,向大家介绍了超构表面光子学对光学技术和器件发展的贡献,并展示了超构表面在多种应用前景上的巨大潜力。报告期间,李涛教授还介绍了其研究组基于超构透镜研发的一系列高集成成像器件,包括芯片式超构显微镜和超薄广角相机。

李涛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教授,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中的角动量演化”报告中,从 晶体中的线性与非线性光学几何相位出发,详细探讨了光子角动量态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中的具体演化过程。李教授深入解析了非线性光学中的旋转多普勒效应与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并展示了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内容丰富,激发了在场学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李贵新教授
浙江大学匡翠方教授,在“荧光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及系统”报告中,以光学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了其团队多年来在超分辨显微成像放面发展的一系列新技术与仪器。他详细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并展示了团队在超分辨显微成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同时,匡翠方教授还深入阐述了当前超分辨显微成像仪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讨了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匡翠方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雷党愿教授,在“对称破缺等离激元纳腔增强二次谐波发射”报告中,探讨了对称破缺等离激元纳腔中长期被忽略的三个光学物理现象,包括了(1)光诱导电磁非对称增强贵金属表面二次谐波产生(SHG),这种新的物理机制使SHG转换效率相比传统增强策略提升三个数量级;(2)等离激元分子纳米结中光子辅助量子隧穿诱导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有望作为一种崭新的全光单分子量子传感范式;(3)纳米颗粒二聚体-镜面耦合的非对称纳腔中等离激元诱导的光学磁性及其作为新的二阶光学非线性源的理论分析。

雷党愿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杨思华研究员,在“多维光声显微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报告中,从光声成像展开,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光声显微成像、光声内窥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上的研究突破。他详细讲解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验证了其技术在无损定量可视化浅层组织内各种特异性吸收物质的密度、深度及分布情况上的潜力。杨思华研究员还展示了团队在实现多尺度、多参量、多对比度、多模态等多参数融合成像方面的进展,进一步突显了光声成像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杨思华研究员
上海理工大学谷付星教授,在“光热冲镊及其纳米传统机器人应用”报告中介绍了其课题组提出的一项创新技术——基于光热冲击效应的激光捕获技术,称为光热冲镊(Photothermal-Shock Tweezers)。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在固体界面上对微纳物体进行高精度捕获和任意操控。谷教授展示了这项技术的原理及其广泛应用前景,并分享了他们开发的首个自主清洁纳米机器人技术,以及具有更复杂空间结构和更多功能的纳米机器人。

谷付星教授
暨南大学辛洪宝教授,在“单细胞层面精准生物光学探测与操控”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在单细胞层面的精准生物光学探测与操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在复杂生物微环境中实现了多功能精准生物微操作与细胞功能调控,为从单细胞甚至亚细胞及分子层面探测生命机制和调控细胞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辛洪宝教授
围绕“人工智能、光学量测、元件制造”的话题,南方科技大学李贵新教授、深圳大学袁小聪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靳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世祈教授和现场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一同开启头脑风暴。紧密围绕计算依靠光学,计算为了光学,如何做科研,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努力与聪明在科研中哪个更重要?展开了深度探讨,整场讨论内容丰富,思维碰撞间,妙趣横生。

圆桌论坛现场
论坛同期为广大青年学子设置了张贴海报交流的环节,从众多张贴海报中评选出6份优秀张贴海报。范滇元院士和袁小聪教授为优秀张贴海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奖品和AP五周年的惊喜福袋。


伴随着会场热烈掌声缓缓落下,Advanced Photonics五周年学术论坛(深圳站)圆满收官。本次论坛不仅是对期刊“成长”五年来的回望,更是一场光学领域的学术盛宴。交流和分享不断,在展示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也为未来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本次活动加深了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与国际顶级期刊的合作交流,祝福AP从光学期刊的红海中长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