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是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微结构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院设有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180余名,在站博士后210余名。在光场调控、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二维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我院拥有实验及办公场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其中超净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大型科研仪器设备80余套,设备总值1.5亿元。研究院拥有“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深圳市柔性存储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微尺度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二维材料信息功能器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黑磷光电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市级科研平台。
研究院院已形成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院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3名(特聘教授9人),副教授15名,助理教授22名,专职研究员3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4人,青年千人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青年**学者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1个,广东省创新团队3个,深圳市孔雀团队4个。特聘教授: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MICHAEL GEOFFREY SOMEKH(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汪国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袁小聪(教育部“**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领军学者)、张晗(优青、青千)、张文静(青千)、闵长俊(优青)、杜路平(优青、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时玉萌(青千)。研究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徐红星院士工作站,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亚太材料科学院Andrew Wee为深圳大学访问教授。
研究院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项目总经费已超过2亿元。其中,共获得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集成项目1项、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1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973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等军口项目6项。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Nano Letter、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Physics Reports, Physical Review X, Nano Energy, Material Horizons, Small等国际知名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超过600篇,其中中科院JCR一区论文200余篇,ESI高引用论文40余篇。近三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丁颖科技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三等奖1项。
招生专业:080300光学工程(学术学位)
招生方向
1. 激光传输光学与应用系统:主要研究开展新一代激光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开发,包括激光的产生、放大、传输、调控;非线性光学;超快激光技术;高速光通信;光电器件及系统等研究内容。
2.微尺度光场调控:主要研究微米到纳米尺寸范围内光场调控的新原理与新方法。重点围绕光学旋涡/矢量光束/表面等离激元等新型光场调控研究、光学波片/超构表面等微纳光子器件设计等内容,拓展其在光通信、超分辨显微成像、单分子传感检测等方向的创新应用。
3.微结构光电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微结构与光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技术应用原理。如衍射机理、光效率机理、非均匀场的散射机理、矢量衍射理论、能带理论、等效介质理论等;光学亚波长功能器件设计理论与技术;微结构在光电传感与成像应用的物理原理与技术机制,含超快光学,非线性光学、光声及波动的成像机制,超材料、超表面以及结构化介质的调控、光子学应用,高灵敏生化传感与拉曼成像等。
4.二维材料光电子学:重点围绕具有可调控光电属性、超宽工作波长带宽、高电子迁移率、低光散射损耗、高热导系数的新型低维纳米光电材料展开。主要研究低维材料物理光电性质,及材料结构对其物理化学特性的调控,拓展其在光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
招生专业:085408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位)
招生方向
1. 激光传输控制及应用:涵盖了从脉冲激光的产生、放大、传输,调控,到激光频率转换、光电器件、高速光通信互联等前沿应用领域,重点开展新一代激光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开发。
2. 光场调控技术与应用:主要研究光场调控相关的新技术、新系统与新应用。包括针对分子/细胞/组织等不同尺度样品的无标记传感、成像、光镊技术与系统研究,基于轨道角动量/矢量光束等新型光束的新一代光通信与互联技术研究等。
3. 微结构光电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微结构对物理效应的调控特性在光电材料与器件中的应用。如低维量子点材料、纳米异质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二维材料、钙钛矿材料等多种低维纳米材料制备调控机制,低维纳米材料对存储器性能调控机制,低维纳米材料等离子体增强光学效应;类人脑突触及仿生型智能器件高性能、高集成研究;基于材料中电子输运、光子运动及热力学特性的人工智能研究模型;智能化自驱动微纳机器设计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环境治理、药物输运的应用;智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针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疾病早期诊断、癌细胞监测与治疗、表面催化科学的应用; 纳米智能传感材料与仿生微纳结构。
4. 二维光电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二维材料可控制备,合成及其在光电信息领域的应用。探索二维材料在光学饱和吸收体、光电调制器、探测器、非线性光子器件等光电子器件,通信传感、超快激光、生物医疗、催化、能源存储、国防科学等领域重要应用。
奖助体系
1. 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
2. 设有学业奖学金、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
3.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
报考要求
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背景:电子信息类、物理学类、仪器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机械类、材料类等任何一种。
虽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光学工程专业有浓厚兴趣、数理基础好的学生;